查看原文
其他

六张照片背后,一周进步凭什么做到估值千万?| 珞珈总结

珞珈 一周进步 2022-10-22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置顶后回复关键词【一周】

可以领取今日份小礼物哦


大家好,我是珞珈。


这篇总结来得有些晚,不过还是许多话想和你们说。2017对一周进步而言,是充满巨变的一年。我们从几个兼职的好友变成了现在同事,关注也从0增长到40W,年底估值也到了千万...


一切似乎都踩着时间的车轮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着,但对我而言:


一种对未来事物惊恐而又期待的矛盾的心态,伴随了我2017整年。


这种心态让我苦恼,让我彻夜翻转难免,但有时候我又深深的感谢自己的这种心态。让我在这个扑朔迷离又充满着诱惑的2017年,在无数的迷茫和质疑中还能够保持着一丝理智,保持着对事物的无限热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


今年跨年我们一起去了台湾。我特别羡慕九份这个地方的居民,可以住在错落山中的村落里,每天拥抱蔚色的大海,独享温暖的阳光与日落。


摄于垦丁

2017.12


走在路上,时常发呆。回想这一整年究竟都做了些啥,太多的事情只剩下一个影子,怎么努力也记不太完整。


于是翻开了手机里的照片,一张一张的过。人就是这么奇怪,明明才过了不久的事,却非要用一些信物去辅助才能记起细节。


我选了6张照片,想和你们讲讲背后的故事。



团体照

2017.02


一周进步的种子轮估值是200W


拿到投资之后,大家说,为了避免以后长期加班肥腻的不成样子,要赶紧记录一下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所以我们的第一笔TB支出,是每个人拍摄一张「形象照」


为了在照片上发扬我司严肃活泼,轻松紧张的时代精神,我们在衣服选择上煞费苦心。


主要表现在:

-大老师顶着个套头衫就来了。

-周瑜穿得像个新郎。

-我衣服最后一颗扣子崩开了。


------------------



零基础教你做出高逼格PPT

2017.03 


这是我今年开发的一门在线视频PPT课程。


细数开发这门课程的原因,则很简单,那个时候一周进步创业起步,需要一笔资金帮我们去解决人力成本。


当时唯库网的老板阿何老师发微信给我的时候,这对我来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第二天我就飞奔去了广州和阿何老师见面敲定了这个课程的开发意向。


我甚至连最基本的分成比例都没有谈就接受了这件事情。


临走前,阿何老师说我是那么多意向讲师里面反应速度最快的。


阿何老师的副手佰耀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感觉这会是一堂爆款课程,我们对爆款有一种直觉……”


回去以后,我用了三天时间写完了课程的开发提纲,资料,第一集的逐字稿,PPT,案例,在开发这门课程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快过。


这门课程从策划,录制,剪辑到压制,全部都是我一个人用着一台笔记本完成。


录课的地点有卧室,大厅,厕所,公司,飞机上,床边,沙发上,马桶上。


剪辑完第一节课的时候,是白色情人节的深夜,女友在我旁边睡得正香。


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时至今日,这一门PPT视频课程销售额已经突破了20000名学员,成为了全网为数不多的几个爆款PPT课程之一。


------------------




PPT审美模仿训练营

2017.04  


这是第一期审美模仿训练营学员@政政 的毕业作品,用PPT模仿绘制梵高的油画《星空》。


因为这幅作品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一周进步在做巡回演讲的时候,都会把这张作品放在PPT里面,每次一放出来,下面的听众都会「哇…」「哇…」一片。



唯独我们去UIC演讲的时候没有效果。


我原本以为是学生们眼界比较高,后面演讲结束之后,主办方偷偷告诉我,“珞珈老师,其实那副作品刚出的时候,就有学生发朋友圈了,在我们学校朋友圈刷了好几次屏……”


我非常感谢政政的这幅作品,这幅作品让后续的学员毕业作品自发产生了一个天然高度,坚持完60天的学员们每个人都想着尝试去达到或者超越这个高度。


并且因为审美训练营的入营门槛很低,并且作品质量都很高,导致这个训练营课程招生完全不成问题。


第一期1200+人,第二期600+人,第三期800+人,第四期1200+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审美训练营不像一般的网络知识付费课程仅靠着流量分销才能销售得动,我们调研过,除了第一期是因为新鲜,后续的课程参与基本上都是因为作品动人,内容充实,老学员口碑推荐过来的。


第五期还没有开放报名,每次我们在线下巡讲和在线课程交流的时候都有学员不断再问第五期什么时候开放报名。


我们逐渐发现,知识付费流量热度逐渐下降,课程的品质和品牌愈发成为了人们购买的主要因素。


18年课程会有一个大幅改版,请期待。


放个彩蛋,年底的时候我用了一个审美训练营的老梗做了一个手机壳,审美训练营的学员们应该都懂。


比个心。



------------------





一周·年

2017.05 


5月份,一周进步创号之后的一整年,我们居然还挺得住,所以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决定要颇具仪式感的做一次「生日聚会」


这场活动我们居然还拿到了微软的赞助,有钱了的我们决定奢侈一把,定了一个一天3W的会场。为了能够塞满这个200多人的场地,我们邀请了我们能够邀请到的所有大咖,客户,家人,还邀请了30个小助手来到现场,跟他们说我们报销机票,包吃住。


然后,我们实现了创业以来第一次亏本。


因为人手太少,周瑜还是总负责,从策划,组织,到执行都是一个人,他最后还要压轴演讲,周瑜PPT是别人帮忙做的,上场前都没有看过一眼。


看着他明明准备不充分却还要硬着头皮尬讲的模样,似乎我们该招人了。


------------------


  


企业内训

2017.06 


我的第一次企业内训是一场噩梦。


会议室里下面坐着的学员,都是齐刷刷工作五年以上的企业中层干部,我一个人在讲台上恨不得脸上的褶子再深一点。


内容上不成问题,但是我跳脱的风格实在是很难适应国企的气氛,我也捉摸不透下面学员的态度,无论讲的是好是坏下面的学员脸上都是一脸冷漠,会场中的气氛差点凝固……


好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摆出了自己的ID,下面有一个女学员脱口而出:“哦哦!你就是那个一周不退步的……”


“对!对!我就是那个一周不退步的…...”


有人捧场了之后,总之气氛还是缓解了。


------------------



两次专访

2017.08 


今年我专访了两个人,嘉文钱和晶晶。


钱嘉文

25岁,华南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PPT设计师,前深夜发媸插画师,微信公众号「嘉文钱」博主,《PPT扁平化风格手册》作者,开发销售百万级课程《阿文一起学信息图表》《我懂个P》


晶晶

毕业从军却转行设计师,零基础自学UI最后却能媲美专业设计师。为什么她总是悖离平凡,做出与众不同的选择?


以前也做过类似的项目,不过都是微信语音采访,这次我们选择了飞去当面交流的形式。(有钱的感觉真好)


专访的时候我们都会约在咖啡厅,以聊天的形式,不想搞得太过于严肃,结束以后我们会对访问者提出一些稍微无理的要求。


「我们能否参观一下你家,取些素材?」

「能否评论一下你之前的公司?」


一场采访下来,大概会持续两个小时,然后我们回去之后会从这120分钟的录音素材里面结合采访人的经历,理出一个真实时间线,写出专访。


最终发出来的部分其实可能只用到了专访语音素材的一半,另外一半,我们则是从专访人家中,照片,言语中未尽的部分中得出的一些细节。(发出来的时候都经过了采访人的确认)


有些人看完之后评论说比起专访,更像是一个小传。


如果你没看过的话,欢迎你去看看。


这个年入百万的少年,一直想用PPT为自己正名 | 嘉文钱

我是个女兵,还是一个做设计的女兵。


明年人物专栏会继续写下去,希望大家到时来看。(明天会有详细的招聘推送~)


------------------



深大十大新锐校友企业奖

2017.10


说起来有些尴尬,人生中第一份校级的奖居然是在毕业以后拿到的。


居然还有3000块的奖金,为了庆祝这件事情,我准备带着女朋友去买一件礼服。


试了一个晚上,我看上了一件长绒的礼服,因为她穿出来的效果是这样。



我打算买了。


东怡说:“不要了,我不喜欢绒的衣服。”

我以为只是客气,“没事的。”

东怡说:“我真的不喜欢这件衣服,很难打理……”

我有点生气了,强硬的对店里的小姐姐说,“包起来,谢谢。”


然后那边小姐姐神色一喜,转身进门就开单去了。

小姐姐开票出来,东怡还在那里拉着我墨迹,就把单子放在了茶几上。


我斜着眼睛瞄了一眼:


「 壹万贰千肆百叁十捌元 」


我突然觉得这件衣服是挺难打理的。。。


换好衣服出门的时候,我问她说,「诶,你猜这衣服价格多少?」

东怡白了我一眼,「大概一万多吧…」


呵,男人。


------------------




搬了“新家”

2017.11 


到了年底,一周进步估值到了千万,我觉着,可以换个环境了。


找朋友谈了一个新场地。在机场旁边,有些吵闹,于是装修的时候要求隔音要很好。今年11月份,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装修上,天天怼工程队。

最后出来的效果,起码我是比较满意的。


然后我们只入驻了一天,就放弃了那个场地,搬了回来。


大抵的原因是我盲目相信朋友推荐的工程队,导致装修的时候没有看好,埋下了安全隐患,然后陷入了无休止的三方争吵。


折腾了几天下来,心也凉了半截。


还有公司项目的原因,我们觉得之前的场地会更好。


放弃淹没成本,搬回来是对公司最好的止损的方法,我找好了律师,接下来我们也会用法律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直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一些单纯想法,对他人的盲目相信,导致不按照法律合规有效程序去走,留下了后患,是我今年犯下的最大一个错误。


------------------


年终总结的老套路都是报喜不报忧,但隐藏在笑容下面酸楚才是真实。


如果对今年进行一个总体评分,给自己打6分。上半年是7分,下半年是5分。


如果去满分十分,你会给自己打几分?





#你还有什么想和一周进步说的吗?#


更多阅读:

10秒搞定PDF编辑,这也许是目前最好用的方法

年度总结,2017我靠什么教出了3000位PS大神?

不靠颜值不靠天赋,学渣却在2017疯狂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